特邀专家
特邀专家
孟庆林
华南理工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常务理事,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IBPSA)会士,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名誉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聘专家,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座教授。获广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杨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负责人,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基础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低能耗建筑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建筑气候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行业与地方建筑节能领域工程建设标准。曾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全国模范教师、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
林波荣
清华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暨首批杰出青年基金延续项目获得者,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 领军人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碳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专委会副秘书长,国际建筑性能仿真协会 Fellow,科学探索奖获奖人。2019-2023 连续五年爱思唯尔中国高 被引学者,World’s Top 2% 顶尖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建筑环境营造与节能低碳关键技术研究。
Satoru Takada
日本神户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现任日本神户大学建筑系教授、工学研究科副科长。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建筑环境工程、建筑物理学及人因工程学。目前担任《人类-环境系统杂志》(Journal of the Human-Environment System)主编、《日本建筑评论》(Japan Architectural Review)副主编,同时兼任日本生物气象学会理事、日本人类-环境系统学会理事,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5技术委员会第11联合工作组(ISO TC 205 JWG 11)召集人。研究以“通过建筑与人体热湿传递机理实现节能增效”为特色,重点关注建筑环境与人体热舒适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其标志性成果“非稳态条件下人体与服装的热湿传递及热舒适与干燥感预测”于2020年获颁日本建筑学会奖(论文奖),该研究为建筑节能设计与舒适性评估提供了创新理论框架。。
Hartwig Künzel
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 IBP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IBP)湿热学部门主任,致力于建筑材料、构件及建筑整体的热湿行为研究。他在平衡节能与卫生舒适需求、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产品耐久性提升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主导开发了结合建筑围护结构与暖通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依托长期实践经验和跨学科网络,推动建筑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化应用。Künzel被任命为ASHRAE会员和日本供暖、空调和卫生工程师协会SHASE的国际荣誉会员。他是斯图加特大学的名誉教授和塔斯马尼亚大学(UTAS)的兼职教授。
Adrian Chong
新加坡国立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设计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系副教授,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IBPSA)会士。其研究聚焦于建筑能效优化与性能提升,核心方向包括:热带地区混合通风模式的节能潜力挖掘、建筑能耗模型校准与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以人为本建筑控制策略。在NUS,他主导集成数据、能源分析与模拟实验室(IDEAS Lab,官网:https://ideaslab.io),带领跨学科团队通过建筑性能模拟、实测数据与数据驱动算法的深度融合,系统性提升建筑能效与用户舒适度。作为首席研究员,他累计主持15项科研项目,获资助总额超690万新加坡元(约合3760万元人民币)。《建筑模拟》(Building Simulation)主题编辑、《能源与建筑》(Energy and Buildings)编委会成员、《建筑与环境》(Building and Environment)早期职业编委会成员。
刘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建筑大师,RIBA中国百位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建筑师学会常务理事。
周铁军
重庆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工业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建筑学重庆市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农工党重庆市委常委,政协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委。
董靓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人境交互实验室主任、华侨大学可持续景观研究中心主任、立昂设计主持设计师,兼任重庆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女王大学客座教授,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历任重庆大学、多伦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教职,具有跨学科背景与国际视野。早期在国内系统开展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提出的热环境评价原则与公式获广泛认可;曾参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建筑能量系统分析软件EnergyPlus开发(现为全球主流工具),近年提出“新风水”可持续景观设计框架与人境交互研究方向,引发学界关注。当前聚焦旅游景区、康复花园与智慧城市三大研究方向。
吴伟
香港城市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硕士项目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港澳)。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中美专利15项、申请中美专利8项;出版Springer Nature英文专著1部。获国际制冷学会青年奖Willis H. Carrier Young Researcher Award、美国NIST杰出研究员奖、斯坦福Top2%全球顶尖科学家、全球能源与人工环境优秀青年学者奖、全国暖通空调杰出青年。
索朗白姆
西藏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西藏大学工学院教授,西藏大学工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域建筑设计及其高原人居环境研究,高原装配式建筑本土化设计等方面研究。主持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市区级自然基金4项、横向课题5项,总经费近700万元。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会议主题报告5项。指导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组建“藏式古建筑与高原人居环境研究”创新团队,参与“青藏高原近零能耗建筑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参与“西藏高原可再生能源供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宝钢优秀教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党新元
比利时鲁汶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建筑物理与可持续设计系博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建筑构件湿热响应的湿热模型质量评估。
李生萍
澳大利亚柯廷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设计与建设环境学院工程管理系的讲师(助理教授)。她博士毕业于墨尔本大学,曾获得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青年学者研究资助,并在CSIRO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的研究涵盖了可持续建设、低碳与节能建筑、低碳城市、建筑物质流分析、循环经济和全生命周期评估。她曾参与了国际能源署(IEA)、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多个研究机构资助的研究项目。她曾担任国际会议的科学委员会成员,并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介绍她的研究成果。此外,她还是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国际工业生态学协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成员。
罗志文
英国卡迪夫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现为英国卡迪夫大学威尔士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科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领导建筑与城市科学研究团队。主要从人、建筑和城市多尺度,研究最低能源消耗条件下,如何设计智能、弹性和健康建筑环境。其研究获得英国国家基金委包括NERC、EPSRC、BBSRC、以及英国创新署(Innovate UK)、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ADEPT(环境、经济、规划和运输总监协会)、气候KIC、全球创新基金的资助。目前担任国际城市气候协会(IAUC)的委员会成员和奖励委员会主席,也是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协会(ISIAQ)环境和气候影响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期刊论文。
秦孟昊
丹麦科技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丹麦科技大学(DTU)环境与资源工程系(DTU Sustain)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用于建筑环境控制的智能材料(例如 PCM、MOF、聚合物水凝胶等);建筑物的湿热性能;室内环境质量 (IEQ);以及节能建筑设计等。他开发了先进的实验方法、新的智能材料、计算机模拟模型和环境控制技术。发表了高质量论文 150 余篇、 3 本专著,并与国际合作伙伴(如欧盟 H2020、IEA、NSFC 等)管理多个大型研究项目。任法国 PSL 大学巴黎 ESPCI 的圣戈班讲座教授。
Ana Sofia Guimarães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土木与地质资源工程系副教授,葡萄牙工程师协会(Ordem dos Engenheiros)成员;DEC 系理事会成员。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如由葡萄牙科学与技术基金会(FCT)资助研究开发应对洪水后建筑干燥的高调节系统(FLOODAMP)等。拥有“用于处理上升潮湿的墙基通风的可调湿系统”的国家专利(专利参考UPIN PAT46,葡萄牙专利号:104385,国际专利:PCT/PT2009/000068),出版3本国家书籍,3本国际书籍,4章国际书籍,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8篇、国内期刊论文2篇,以及超过30篇国际和国内会议论文。
Kaat Janssens
根特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比利时根特大学建筑物理研究团队博士研究员,获佛兰德斯研究基金会资助。她以最高荣誉取得建筑工程硕士学位后,专注研究建筑围护结构在节能改造中的退化风险机制。通过整合热湿耦合模拟(WUFI/Delphin)与随机风险评估,开发出量化决策框架系统,有效解决现有工具因材料参数不确定性和施工缺陷导致的可靠性问题。研究成果为改造方案的风险成本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功应用于历史建筑更新项目。
郑星
香港城市大学
拟报告题目:(待定)
个人简介
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与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加入香港城市大学前,他曾担任新加坡-ETH中心全球未来城市实验室(Future Cities Lab Global)博士后研究员及研究模块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中国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获评“优秀毕业生”;后于中国东南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并在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建成环境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凭借建筑学与建筑科学的双重学术背景,他的研究聚焦于城市气候与建筑热性能的相互作用机制,致力于为可持续、低碳、节能的建筑环境及其他围护结构提供科学解决方案。